安徽石臺縣七都鎮有40余家小作坊,專制火腿臘肉等食品。經過長期的監管實踐,該鎮市場監督管理所相關工作人員探索出專門針對當地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四步監管法’:嚴格準入制、規范提升環節、備案監管模式、勸退取締方式。
走進冬季的安徽石臺縣七都鎮,只見在青山白云間,晾曬在暖陽里一只只腌制的火腿、臘肉……構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在七都鎮,腌臘肉、菜籽油、茶葉、糕點、豆制品、白酒、鹵肉制品等食品,都是從食品加工小作坊生產出來的,全鎮小作坊共有40余家。”該鎮市場監督管理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這些小作坊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計,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在傳承古老工藝、提供就業,以及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小作坊食品安全條件普遍令人擔憂,監管部門也不能‘一關了之’。”該所工作人員說。如何加強監管、保障小作坊食品安全檢測成了七都鎮市場監督管理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經過長期的監管實踐,我們探索出專門針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四步監管法’:嚴格準入制、規范提升環節、備案監管模式、勸退取締方式。”
“對新準入的小作坊實行嚴格的準入機制,在源頭上堅決杜絕不符合條件的開張開業。”在申請小作坊合格告知單時,七都市場監督管理所及時跟進現場核查,對發現的問題要求整改,對關鍵環節整改不合格的堅決不予發證發照。對于已取得合格告知單的小作坊,則幫助他們不斷規范提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監管。小作坊點多面廣,監管人員不能全天24小時監管生產過程,但可以影響制約生產過程。”
正中食品廠是該鎮一家傳統糕點小作坊,經營者老胡秉持幾十年的工藝,以蘇式月餅為主打產品,在石臺縣內小有名氣。一次抽檢過程中發現菌落總數不合格,對老胡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七都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員沒有急著罰款了事,而是幫助老胡分析原因,提出建設潔凈廠房的改進思路,并從原材料、添加劑、用水等各個方面逐一排查。如今,正中食品廠食品加工區通風設施良好,員工持健康證上崗,設備工具執行定期清潔消毒制度,原材料和食品添加劑有了進貨和使用臺賬。“現在,感覺自己真正像個廠長了。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企業規模做大。”老胡自信地說。
“嚴格監管,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扶持改善小作坊生產經營環境,鼓勵有條件的小作坊轉型升級,走規模化發展道路。”七都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針對一些因特殊原因無法取證,但生產生活又強烈需要的,該所采取“備案”監管模式,對這類小作坊實行建檔立冊、實名登記措施。比如,作為七都鎮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茶葉,普遍的許可管理不現實,而過高的許可要求也會挫傷茶商的積極性,但茶葉食品安全事關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石臺茶葉經濟良性發展。該所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后,加大對從業人員的食品衛生知識宣傳,對關鍵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及時監督。同時發動每個村的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參與監管。
部分小作坊生產條件極其簡陋,衛生環境極差卻又無力改變現狀,導致食品安全存在很多隱患,該所則采取約談勸退方式,鼓勵其采用先進技術替代,對于一些惡意違法的小作坊依法查處,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或強制取締。